如果《异教徒》只是关于两( liǎng)个年轻女性销售误入一( yī)个狡猾残忍的知识分子( zi)老登家里进而被虐杀的( de)话,那么这故事就太陈词( cí)滥调了。为了对冲此平庸( yōng)套路,本片编/导加入了探( tàn)讨“宗教”的真实性和正当( dāng)性的问题。这似乎在表面( miàn)上为故事增添了亮色,至( zhì)少使其在恐怖类型中有( yǒu)了些许辨识度。但只要稍( shāo)加详细分析,我们就会发( fā)现此举并不彻底,且故事( shì)显得异常分裂。
正如两位( wèi)女主角不是销售人员而( ér)是传教士一样,里德的密( mì)室也不该是虐杀场所,因( yīn)为他们三人要展开“对话( huà)”,围绕宗教的、智性的而非( fēi)暴力的对话。那么,在很大( dà)程度上,故事有多新颖和( hé)吸引人,就取决于对话有( yǒu)多精彩了。
可以说,自两个( gè)女孩进门,直到她们进入( rù)“信仰”之门之前,本片是主( zhǔ)要是围绕“对话宗教”展开( kāi)的。该段落有几个重要小( xiǎo)节:几人“寒暄”,里德提起“一( yī)夫多妻制”的话题,里德展( zhǎn)开从大富翁到流行乐再( zài)到宗教的说教。可以看出( chū),几轮仅仅是言语上的交( jiāo)互,也能制造悬疑、塑造人( rén)物、推动情节。一开始的“寒( hán)暄”小节,表面看,里德举止( zhǐ)很得体、礼貌,但其一直不( bù)露面的妻子、“蓝莓病”的误( wù)听、部分电路短路等元素( sù)增加了一丝悬念,我们会( huì)纠结于“里德究竟会不会( huì)伤害她们、如何伤害她们( men)”,并期待这表面的设定之( zhī)外的展开。然后,里德进一( yī)步出击,问出“更敏感”的关( guān)于一夫多妻制的问题,这( zhè)便回应了之前的悬念铺( pù)垫,同时开启了宗教“正题( tí)”:原来,他是诱敌深入以挑( tiāo)战摩门教义。这在悬念的( de)基础上,又多了一丝戏剧( jù)张力,我们会好奇两个女( nǚ)孩如何回应。在进入“中厅( tīng)”后,里德终于“摊牌”了,大谈( tán)大富翁和流行乐的“迭代( dài)”,声称所有宗教都是虚假( jiǎ)的(不仅是针对摩门教),此( cǐ)乃其智慧闪耀时分。这段( duàn)论述篇幅更长、动作更多( duō)、立场更激进,是戏剧冲突( tū)的一个小高潮,也引向新( xīn)的悬念:她们会怎么回答( dá)、怎么行动?注意,因为如此( cǐ)精心的铺陈,此时,哪怕“他( tā)会不会伤害她们/她们该( gāi)如何逃离这里”的悬念暂( zàn)时搁置,观众也会被吊足( zú)胃口,想看这“言语”上的后( hòu)续(甚至之前的二次电路( lù)短路、佯装接电话、取大衣( yī)、钥匙错位、步入黑暗、凝视( shì)古怪中厅等密室厮杀/逃( táo)生的伎俩,都显得不那么( me)有意义了)。
不过,正如里德( dé)此时的沉默一般,人物之( zhī)间的“对话”于此景结束了( le);先前的结构、节奏和聚焦( jiāo)于对话的戏剧,这一整套( tào)形式和内容都中断了。在( zài)巴恩斯一段欠拓展而隔( gé)靴搔痒的反驳之后,两人( rén)还是进入了“信仰”之门。虽( suī)然,此举略显刻意,因为即( jí)使看不出里德是个“坏人( rén)”,至少他可信度极低,因为( wèi)他坦白了他对她们的欺( qī)骗乃至监禁(蓝莓派蜡烛( zhú)、信号干扰的铁丝、上定时( shí)器的门闩等)。但还是可以( yǐ)理解成,她们要逃亡不得( dé)不依赖里德的说辞,而且( qiě)依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来( lái)做出选择,某种程度上也( yě)是在“智性地”反抗他。而从( cóng)叙事的角度看,可以说,在( zài)此时,故事达到了从“言语( yǔ)”到“暴力”临界点;而至此之( zhī)后,故事的样貌大不一样( yàng)了。
简而言之,自两位女孩( hái)进入地下室后,故事就只( zhǐ)可能是关于“暴力”,而不可( kě)能有“对话”了。因为,很明显( xiǎn)的,环境如此恶劣,且又一( yī)次被里德戏弄,处于危险( xiǎn)而绝对劣势的她们被逼( bī)只能思考逃生之道。不过( guò),如果我们暂停在此处,回( huí)望先前的剧情,很难不发( fā)问:现在要开始的一切跟( gēn)“宗教”还有什么关系呢?如( rú)果费尽周章,只是要把两( liǎng)个年轻女性困在黑暗潮( cháo)湿的地下室,进而开展“囚( qiú)禁-虐杀-逃生”的戏码的话( huà),那大可以一开始就将“两( liǎng)个年轻女性销售误入一( yī)个狡猾残忍的知识分子( zi)老登家”的叙述进行到底( dǐ)。毕竟,他们的对话可以关( guān)于任何事情,在同样的空( kōng)间下,完全可以复刻先前( qián)的节奏和氛围。不过这样( yàng),本片勉强有的一点辨识( shí)度也将丢失,能不能被制( zhì)片厂绿灯,也就说不准了( le)。最终,这过分明显的分裂( liè)叙事的设计,只会导致一( yī)个结论:宗教只是点缀,它( tā)并未对故事本身起到任( rèn)何影响——最明显的便是,它( tā)没有让“对话”延续,我们没( méi)有获得任何新的对“宗教( jiào)”的认知,因为先前的辩论( lùn)远远不够,对我们的智力( lì)的拷问也远远不够。
也许( xǔ)有人会说,地下室依旧是( shì)关于“宗教”的,因为里德还( hái)要展示他的“神迹”。这一点( diǎn)是经不起细究的。首先,正( zhèng)如前面所说,两位女孩已( yǐ)经被欺骗太多次了,而且( qiě)处于绝对劣势,那么她们( men)是不再会相信里德的说( shuō)辞的,所以里德不管做什( shén)么,他一定会实施暴力,那( nà)么就陷入陈词滥调了。其( qí)次,片中“神迹”的发生,是以( yǐ)他不得不去开门而暂离( lí)中厅为前提的——他怎么就( jiù)知道门铃会在这个时候( hòu)响起?如果教会长老来的( de)时间不这么刚刚好,那么( me)故事该怎么讲下去呢?不( bù)过,即使我们假设,里德自( zì)己主动找了个理由离开( kāi)了一会儿,这密室逃生的( de)陈词滥调——想办法拽地毯( tǎn)、取到蜡烛、点火发送求救( jiù)信号,伴随交叉剪辑的紧( jǐn)张感——依旧会上演,而这一( yī)切还是跟“宗教”没有任何( hé)关系。此类证据后面还有( yǒu)更多:更深更地下的地下( xià)室、更阴冷潮湿的环境、濒( bīn)死的笼囚、逃不出去的屋( wū)子(中厅模型所示)以及最( zuì)直白的捅脖子/肚子之厮( sī)杀等等。这些都是“暴力”的( de)延伸,即陈词滥调。
说回这( zhè)个“神迹”,实在是太不高明( míng)。首先,里德并没有说服两( liǎng)位女孩,因为她们确实聪( cōng)明、早早识破其伎俩,在进( jìn)入“信仰”之门时就已经初( chū)步反抗,更休说后来在地( dì)下室里,巴恩斯直接口头( tóu)表明要在“智性”上挑战他( tā)(正如前文所说,他们理应( yīng)有更多来回的较量)。其次( cì),里德自己都不信神迹。如( rú)果说,他房子的古怪阴森( sēn)的设计、他的谎言与挑衅( xìn)、他的诱敌深入、他的说教( jiào)与“智慧闪耀”,都还能理解( jiě)为是为了诠释心中“唯一( yī)正确宗教”的疯狂的行动( dòng)的话,那么他最终的自白( bái),即“宗教即控制”的结论,实( shí)在是一泻千里,完全消解( jiě)了先前所有行动的完整( zhěng)性、严肃性,我们只有降智( zhì)地、反讽地去理解,整个过( guò)程就像被上了一堂高中( zhōng)思政课,好似里德对你说( shuō):瞧,你犯了唯心主义的错( cuò)误。毫不客气地说,我们大( dà)多数人还是要比这个层( céng)次要高一点点的;而电影( yǐng),也不该仅仅是给观众上( shàng)一课。实质问题还是,“控制( zhì)”这个词实在是太笼统了( le),可以用来解释任何东西( xī)。我们满心期待“唯一正确( què)宗教”的真相,但编/导似乎( hū)能力有限只有止步于笼( lóng)统——或者说,他们只关心“暴( bào)力”。此外,这里还涉及到叙( xù)事手法的问题。在观众见( jiàn)识到了里德暴力行为的( de)升级后,即便我们能降足( zú)智、沉下心、接受先前的一( yī)切、准备迎接崭新的惊喜( xǐ),那也应该是,里德进一步( bù)为自己的作为所辩护(我( wǒ)们也期待“神迹”会以另一( yī)种形式发生),而不是现在( zài)片中这样,对自己的欺诈( zhà)和暴力手段十分自觉而( ér)毫不在意。这样的他只是( shì)一个享受虐杀的变态老( lǎo)登,而不是“对精神世界好( hǎo)奇的”热衷研究神学的老( lǎo)年知识分子。
总而言之,可( kě)以断定,本片“宗教”元素只( zhǐ)是涉及到了皮毛,没有给( gěi)出任何常识以外的洞见( jiàn),最终只成为恐怖片已经( jīng)滥用的密室厮杀套路的( de)手段和点缀。失去了“宗教( jiào)”,本片就无法立足。究其病( bìng)因,还是由于创作者的讨( tǎo)巧和能力局限。如果这一( yī)点所谓“特色”都算恐怖片( piàn)中的翘楚,恐怕观众还是( shì)被小瞧了。应该相信,只要( yào)有正常的智商和开放的( de)心态,加上持续的观影积( jī)累,不管是关于“宗教”的还( hái)是其他任何话题的电影( yǐng),只要是表达更深、叙事更( gèng)顺畅、美学更完整的,我们( men)作为观众都能领略其优( yōu)异之处——至少能锻炼出觉( jué)察和分辨分裂与不和谐( xié)音的本领,再继续期待新( xīn)的佳作的到来。